首页 > 政情 速递 > 浏览文章

秘密大营救 助数百文化人脱险

作者: 日期:2023年06月04日

  图:杨家村是抗战时期港九独立大队其中一个根据地,村内部分地方用来收藏游击队使用的枪支。

  【新时社报讯】记者义昊报道:香港沦陷期间,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展开空前绝后的“秘密大营救”,在日寇严密封锁下,把何香凝、邹韬奋、梅兰芳和蔡楚生等在内的数百名文化人士营救出来,转移往后方安全地带,被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形容是“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游击队打土匪安村民

  元朗十八乡杨家村曾是东江抗日游击队的交通站,也是“秘密大营救”的中转站。年届八十五岁的杨家村后代杨永光曾向新时社报记者表示,当时的元朗土匪横行,村民对一切陌生人都充满防备,但游击队到来后,主动维持治安,表明为“打日本仔”先至此地,又主动约当地土匪“开会”,要求“唔好再骚扰百姓”。游击队“有枪又有人”,又组织起护村队,慢慢得到居民信任,他们还消灭或赶走恶势力,包括当时盘踞在大帽山的土匪黄慕容等,令到“秘密大营救”行动更顺利,增加村民、过境的民众、被营救转移的文化界人士的安全保障。

  香港沦陷后物资匮乏,当时日军大量驱赶在港居民回内地,难民源源不断,杨家村是陆路离港的重要“中转站”,游击队把要营救的人混入了难民的队伍。经常有人在此过夜,有更多人则在屋前禾坪暂作休息,“食一餐”就走,“共产党好好人,都招呼好多难民,畀佢食饭,每天都有过百难民在门口食,食完先离开,持续了一个礼拜有多。”杨永光更记得,“共产党对我阿妈好好,态度客气,仲会帮手煮饭。”他直言,杨家村村民从初始的警惕,到后来为保护游击队员宁死不屈,是共产党的奋斗精神感动了杨家人。



分享到: 微信分享 更多分享

文化中国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
首届云南昆明(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口草龙进课堂
森山铁皮石斛浸膏工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

公益中国

向光•社会创新思享会——乡村振兴 产业助力

2023-04-16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2023-04-16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2023-04-16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2023-04-16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

2023-04-16

摄影作品

古城记忆
寻找广州疍家
衡水市强拆商户门头,提
夕阳下的火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