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国内 >> 全国政协常委李君如中国改革需强有力领导人

两会舆情观察两会步入尾声 大事件搅动舆情走向

  编者按:2014年两会接近尾声,新时社网舆情分析团队在两会期间,每天将微博、港媒和外媒上的关注焦点“浓缩成”成当日关键词,以此为分析线索,梳理各个传播平台上的舆情动态,帮助网友在精炼的文字里,洞察媒体上最有价值也最抓眼球的两会新闻点。

  新时社网舆情观察员 木春山 方乐迪

  今天是是人大闭幕和总理记者招待会召开的日子。过了13日,就意味着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会将进入尾声了。所以今天的舆情关键词就是“总结”。

  今年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由“政治年”转向“政策年”。同时,今年两会还颇不平静,在会议开始前遭遇了昆明暴恐事件,而在会中遭遇了马航客机失联事件。这些大事件也在影响着两会。两会和这些事件一道构成了一种杂糅式的舆情走向。

  在遭遇昆明暴恐事件时,网络舆情的走势较为积极。即便有谣言出现,也即时被辟谣避免了一些动荡的可能。官方和媒体已经熟稔的运用微博来处理突发事件。这使得昆明暴恐事件在短时间内没有遭到舆情的次生灾害。

  同时,多数网民也展现出了较为理性的一面。在暴恐事件发生不久后,一些人就发出不要造成民族隔阂的呼吁;有人则呼吁要将新疆人、维族和分裂势力切割,不要一概而论。同时,还有人在反思治疆策略,在事件发生后一段时间内各种理性分析新疆策略的文章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在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上,政府得力和迅速的应对获得了网民的点赞。尤其是在一些东南亚国家应对不当混乱时,更让这种得力显得突出。

  此外,政府在两会期间的一些议程也获得了网民的点赞。以“你懂的”为开端,反腐和打虎议题贯彻两会始终。而在两户期间,云南省副省长沈培平落马,也给这种期待加了一把火。可以预见的是,“你懂的”和“周元根”仍将在未来占据舆情重要的位置。

  今年是新代表和委员履职的第二年,代表委员的提案议案中雷人数量在较少。此类提案和议案对于舆情的干扰相比去年大幅减少。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敢言和敢说的代表委员获得了网民的支持。这类支持在舆情中占据了一定的比例。

  两会的10天内,港媒的舆情传播逻辑基本上是随着大事件的进展而波动。几个重要的节点性事件是:昆明暴恐案、两会开幕、马航事件、王毅记者会、两会闭幕。其中昆明暴恐案贯穿了两会前期,成为前期比较热络的传播中心;而马航事件在两会后期成为引爆两会内外高关注度的传播中心点。

  具体而言,3月1日发生的昆明暴恐案很快被证实是带有分裂性质的恐怖主义行为,特别是与3月3日即将召开的两会具有时间上的关联性,因而港媒纷纷对此事进行联想式梳理。比如新时社网在3月2日发表应景评论,对两会前的这次突发事件做以点评,并关注两会是否会有默哀仪式出现(如下图)。3月3日和3月5日两会的两场开幕式于是成为有关两会舆情传播的节点性观察点。

  在两会召开期间,昆明暴恐案成为港媒的各路记者关注的焦点。由于此事带有巨大的传播影响力,并涉及到少数民族等敏感性问题,因此在此后近一周左右的时间,舆情发展以此事件为脉络,平缓展开。比如明报3月7日报道新疆团开放日书记张春贤被200多名记者包围提问的“盛况”。这就体现了昆明暴恐案余波的巨大冲击力,引致两会期间的舆情发酵。如下图。

  3月8日马航事件突如其来,与本来香港媒体最为关注的王毅记者会“撞到”了一起,两起重要节点性传播事件叠加,使得3月8日港媒的呈现比较丰富且复杂。这也是两会召开以来,港媒关注度最高,也是最有新闻冲击力和影响传播效果的一天。比如新时社报在第二天在要闻的4个版面上集中且重点报道了这两个事件,以马航事件为主,王毅记者会为辅。如下图。

  

  3月12日、13日两天,政协和人大接连闭幕。尽管如此,从3月8日马航事件事发至今,事件依然扑朔迷离,这也让两会后期的政治议题相对冲淡,在传播效果上讲,马航事件对受众更具有吸引人。因而港媒在采访和报道两会的同时,分出比较大的精力来操作马航事件,该事件在很多媒体上甚至一度用头条处理,超越了两会在3月初期的传统传播能量。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两会闭幕。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