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军事 >> 陈虎:歼-31亮相珠海证明技术拿得出手 不怕丢人

中航南方02年就用上3D技术 令原航空部长震惊

南方公司员工在高原试车(资料图)

从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的一飞冲天,到最新型航空动力问鼎雪域高原;从南方摩托在亚运会上的威风开路,到兆瓦级燃气轮机叩开民机大门,历经一个多甲子的奋斗,中航工业南方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整体叶轮精密铸造、燃烧室激光打孔、细长轴精密加工……精准的加工技术与潜力迸发的创新驱动背后,是一棵挺拔茂盛、硕果累累的科技大树:2013年,中航工业南方获得中航工业科技进步奖17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2项,其中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某型燃气轮机及其供能系统研制”等项目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伴着航机与非航产品齐飞的荣光,“南方人”始终坚信着一个道理——科技进步是王道。

科技羽翼渐丰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南方公司六十余年的创业史中,各类科技元素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而不断向着多元化迈进。2013年,名为“MBD”的定义模型开始应用于某航机关键零件的工艺编制中,这标志着公司的工艺编制从二维向三维跨越;同年,南方公司完成了航空发动机设计制造协同平台建设,工艺与设计人员从此实现数据共享,技术文件会签、数据发放、接收和归档均可在网上完成,91.11分的信息化水平评分昭示着一个高度智能与便捷的信息化时代正在“南方”揭开序幕。而在这样的发展“快车道”中,一个个全新的高科技平台焕发出活力:2013年年末,无损检测国家实验室通过国家认证;2014年初,理化测试国家实验室获行业认可,并获得加拿大普惠公司材料实验室认证,其中工业CT检测技术、理化测试能力、外场原位无损检测等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在计量方面,公司拥有200余项检测和校准能力的国家校准实验室,从而跻身国防军工二级综合计量站之列。

今年10月下旬,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部部长林宗棠来公司调研,南方公司早就用上3D技术的事实让这位老领导震惊。虽然2013年8月中航工业在飞机研制过程中率先采用了3D打印技术,并成功将打印部件用在了新机型上,但在中航工业南方,这项技术早在2002年就已经应用于精密铸造领域。目前,公司已经计划选取若干的零件图号开展重点研究,结合国内外企业、院校、研究机构的助力,不断寻求着3D打印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研制领域的新突破。3D打印技术的增材制造与传统的机械加工的减材制造,中航工业南方正不断尝试着将二者有机结合,全速引领着未来航空动力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

“南方人”深知,在科技舞台上演独角戏,注定不会精彩,校企合作为科技工作铺设了另一块厚重的基石。随着公司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一批知名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一个个合作攻关课题和专家工作站纷纷落户“南方”,成为了探索高新技术和解决质量难点的原动力。目前公司已与合作院校签订和待签订合作项目24个,其中半数项目和课题已经完成验收,在科研生产中正释放出应有的科技正能量。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南方人”心底的创新动力被源源不断地激发出来。2009~2013年,公司共申报专利590件,这个数字是2005~2009年申报总数的10倍,单年的发明专利从2009年的16件跃升至2013年的74件。公司技术水平也不断突破“天花板”,某航机对半机匣变形控制、复杂多层机匣钎焊技术、整体构建精密铸造技术……一项项行业里高难度的技术项目,被一一拿下。公司每年赢得的航机订单越来越多,高效率、高质量的“南方特色”技术及加工能力也逐渐被行业内熟知。

技术与需求的“二重奏”

科技升级的源泉究竟从哪里来?这从中航工业南方型号的蝶变历程上可以找到答案。无论是军品航机还是非航民品,从大型涡桨发动机到小型起动机,公司的型号换代和技术升级是一曲厚重而和谐的二重奏,每当一款全新的产品进入“南方”动力家族,技术的升级便是最具代表性的注解,每个型号需求的背后,都是一场众望所归的科技革命。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