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新闻频道 >> 文娱 >> 一个父亲和两个女儿的徒步之旅

一个父亲和两个女儿的徒步之旅


【中国新闻时訊通訊社河南訊 :特约記者 陈运发 郭伟宁】 引领者 作者 张瞭原
: 2016
3月份的某个晚上,和量子伟业董事长刘鹏、久航国际董事长袁伟超、联创立源董事长范军等几个朋友一起餐叙,席间众议,挑选合适的机会,大家一起去做一次500公里徒步,砥砺一下中年人的意志。这个大胆的想法启发了我。那晚回家,乘着酒兴,我把夫人叫到书房, 很郑重地对她说,我想暑假里带两个女儿从北京徒步回河南老家。
妻子说:“只要她们两个愿意跟你一起走,我给你们当辎重队长。”我知道妻子的意思,从北京到郑州七百余公里,两个八九岁的孩子打死都不会跟我去徒步!当天晚上,我一边在网上查找一边四处打听八九岁孩子长途徒步的注意事项,因没有人带着孩子走过那么远的路,也没能获得满意的答案,当夜,我干脆在微信朋友圈里贴出求助帖,寻找可行的方案。

 

 第二天一早,我把大闺女叫到书房,跟她说暑假徒步回河南的打算,闺女很干脆地回答:要走你和妹妹走,我不走。我说姐姐你听爸爸说,你报考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如果被录取了,下半年进入学校你就是军人了,军人是要拉练的,爸爸先带你走一遍,等到学校拉练时,你肯定是最优秀的!姐姐想了想,说:那好吧!但是爸爸,你行吗?我知道大闺女会同意,因为她是一个为了梦想不惜力的人;我也知道她问我行吗的原因——我有膝盖挫伤旧疾,每次登次山回来都要疼上几天,何况要徒步几百里乎?我说老爸没问题,只要你们能走下来,老爸一定走得下来!

 

 剩下来就是二妞的工作了,和大妞一样,二妞很干脆地说“要走你们走”,我说妹妹,爸爸在网上查了,曾经有一个十岁的男孩和父亲两人一起徒步,从洛阳到西安四百来公里,我们从北京走到河南,七百多公里,这一趟下来,你将成为最年轻、徒步最远的人,尤其是女孩。妹妹转了转大眼睛,仰着头问我:爸爸,我走完了,是不是会被写入历史?我说写入历史不敢说,但肯定是全国第一。妹妹说:那好吧!但是,爸爸,我觉得跟你一起走没意思!——这是我最担心的,也是我最愧疚的。

 

 两个闺女很容易答应接受这个史无前例的挑战,我知道说服她们的不是我,而是她们内心萌动着的梦想!

 

 妻子问我,为什么非想要带孩子徒步回家?三伏天,一个不到十一岁、一个不到九岁,两个闺女,七百公里,步行,不怕晒黑了?不怕走伤了?她们平时可是连七公里都没走过的!我不是心血来潮的头脑发热,而是有着深刻的缘由。

 

对于孩子,十岁的孩子需要启蒙;而对于大人,四十五岁的父亲同样需要励志;

 

对于家庭,今年下半年老大若被军校录取,我们便将孩子交给了部队,从此将走上自己的路,而二女儿下半年上了三年级,每年将交换出国学习半年,家庭对于她的影响亦将越来越小,孩子太小,我们还没来得及帮她们建立家庭观念,她们就要逐渐远离家庭了!我们必须尽快通过事件建立家庭情感纽带;

 

对于这个社会,我认为,自20085121428分汶川地震那一刻起,中华民族开始集体进入心里回归期,从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往外看,向钱看,开始转向向内看,关注自我,关注生命,和内心世界的安宁,回家,成了中国社会的一个共有主题;

 

而中原河南,作为华夏民族的祖居地,天下华族自此出,我们已走得太远,大家都到了回家看看的时候了。

 

因此,我将本次徒步命名为《回家的路——一个父亲和两个女儿的徒步之旅》,这是一条回家的路,更是一条找寻之旅。


中国人,我们回家!

2016725日,出发的前一天,两个女儿分外兴奋,跟着妈妈四处购买徒步的必须用品,设想着一路的各种可能性。

 

晚上的时候,看看大家准备得差不多了,我说:我们三个一起开个会吧,明天我们的旅行就要开始了,且这一走差不多一个月时间,我们得制定一下目标、计划和纪律。

 

闺女们聚拢到书房,等候我先发言。我说,我们这次徒步,我所看到的资料,几乎没有人这样走过,尤其小朋友,从北京走回河南,700多公里,且是盛夏,今年又有两个中伏,这一趟我们走下来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我们会被晒得像宋小宝(孩子们都喜欢他演的《后宫歪传》),二是我们都可能会变成瘦猴儿……

 

“瘦得像乔治”,我还没说完,二女儿接过了我的话头儿。

“乔治是谁?”我问。

“乔治是一只小猴子,可瘦可瘦了。”妹妹回我。“三是我们会被累得像狗一样。”妹妹补充说道。

 

我说妹妹说得对,我们这次长途徒步,很可能会晒得像宋小宝一样,会瘦得像乔治一样,会累得像狗一样,你们两个想一想,这样的结果,我们能不能接受?如果能,我们明天早上五点起床,五点五十分准时到达宛平城西门,六点钟准时出发;如果不能,我们现在停止这次活动,还来得及。

 

“能!”两个闺女异口同声地回答。

 

我说凡事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决定好了的事,就要持之以恒进行到底,绝不能半途而废。两个闺女说不会。我说好的,这次徒步回家我希望我们能按计划顺利地回到河南,但也有可能在路上我们中的某个人病了,不能走下去,我们约定好,无论谁病了,其他人都要坚持到底,生病的人养好病后要继续接着走下去,我们可以病,可以慢,但不可以因为累,缺乏意志力而中途放弃,你们两个说可不可以?

 

“可以!”两个女儿异口同声地回答。

“目标确定了,纪律明确了,剩下来我们明确一下分工。”我说。“妈妈负责补给,任务是开车到每天的目的地帮我们安排食宿;爸爸负责殿后,背行李,走最后,负责吃喝和安全;你们两个谁负责领队,走在最前面?”我问。

 

“我!”妹妹举手。

“那姐姐就负责我们的摄影了。负责用镜头记录我们这一路的逸闻趣事。”

“好!”姐姐脆声声地回答。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路上有人采访我们,我们得推举一个新闻发言人。”

“你——”两个闺女异口同声地指着我说……

 

2016726日早晨6点,北京宛平城西门,我牵着两个女儿的手,踏上卢沟桥斑驳的石板路,数着桥头斑斑驳驳的石狮子,一个父亲和两个女儿的徒步回家之路,就这样出发了。几个月前一起讨论寻机徒步的几位好朋友听说我们的徒步要开始了,纷纷推掉工作,一大早赶来,伴我们走出第一天的行程。


假如你只有一个月时间可以去陪孩子,你会和孩子们一起做些什么?我不会带他们去济州岛冲浪,也不会带他们去迪士尼玩耍,我会带着他们,一起去找到回家的路。


                             201681日晚记于河北定州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