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台湾 >> 麻辣台媒 >> “追粉拍照”也成历史一刻? 宋楚瑜与特朗普合影让台网友心涩不已

胡石青:两岸经济交流从合作走向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承继2008年以后形成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两岸经济合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与提高,取得了诸多成绩,不仅让两岸民众共享福祉,珍惜这一得来不易的成果成为两岸各界共同的认知,也为最近一年多来两岸关系出现的变局预留了弹性调整的空间,减缓了冲击,从而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妥善应对新时社变局提供了可能,并为两岸走向经济融合,从而触发两岸走向全面融合奠定了基础。

  一、两岸交流对话平台为两岸民间交流持续开展合作提供了舞台。

  2012年起,两岸两会领导人商谈、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与海峡论坛并列为四大交流对话平台,2016520日,因台湾方面未能确认九二共识这一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联系沟通机制停摆后仍然继续维持正常运作,为延续两岸合作关系提供舞台,倡导两岸企业优势互补、互利双赢、利益共享依然是两岸企业交流合作的主旋律,为妥善应对新时社变局提供了缓冲,减少了冲击,也为今后加强合作提供了可能。目前两岸交流平台完全可以为今后扩大合作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预案,也可以使两岸民众更加认清台当局两岸政策对目前形势的危害,从而齐心协力去改变现状,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二、通过持续贯彻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经贸交往更加密切,经济合作的基础不断巩固。

  在2010年签署的《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推动下,根据大陆海关的统计,两岸贸易额曾在2013年创下1973亿美元的历史高峰,但两岸推动后续协议洽谈却在当年遭遇了阻碍,虽然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但无法落实,而货物贸易协议洽商更是迟迟无法见诸于文字,2016年两岸贸易额仅高于2012年,为1796亿美元。尽管如此,大陆作为台湾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对象与进口来源的地位却不断得到巩固,在此期间两岸海关进行了关务合作的有益尝试,岛内产学研界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大陆出口的重要性。两岸贸易的急剧变化反映出两岸贸易往来结构的内在合理性与强韧性,也是两岸经济合作的基础。

  三、陆企赴台投资进入上亿美元量级,促使两岸双向交流更加充实

  拒台湾投审会统计,2012年陆企赴台投资从上年的0.52亿美元猛增到3.32亿美元,2015、2016年分别回落到2.44亿美元与2.48亿美元,但连续五年,总计超过15亿美元的大陆资金入岛,在台湾当局迟迟不扩大开放投资许可项目的情况下,这一成果来之不易。尤其是2015年第四季后腾讯、支付宝等大陆有领先指标意义的新经济企业陆续入岛,更是在岛内产生了刺激与放大效应,使两岸双向交流效应更加充实,也为两岸今后的经济交流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两岸产业合作开始落地,示范性产业领域初获进展,拓宽了相关合作领域与渠道

  2011年在《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成立了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下设的两岸产业合作小组,于2012年后陆续调整确立了两岸产业合作的优先推动领域,其中冷链物流业因为牵涉面较小,汽车、LED、通讯等产业因为有既有合作案为媒介,五年来取得了看得见的具体成果。2013年大陆还专门成立了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致力于打造两岸产业合作转型升级的先行先试区,推动两岸产业深度对接,力图形成新亮点,构建新机制。最近在广西成立的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更是证明相关进程仍在继续进行。而关于两岸产业标准合作因为事关产品能否打开大陆市场及领先产品主导权等核心问题,成为了其中最有活力,也是至今两岸仍在继续推动的产业合作领域,使两岸产业合作能够在两岸政治关系出现瓶颈后,有了继续前行的可能。

  五、台资企业在大陆找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延续了两岸经济合作的基础活力

  五年来台资企业非但没有出走,反而在大陆各地更加深入地扎根发展。根据台当局经济部核准资料,2012年以来历年台商投资大陆金额在91.9到127.9亿美元之间,与大陆公布的实际利用金额(在15.4到28.5亿美元之间)相比,其中的落差应该主要是台商对未来在大陆发展的预期值,也反映出台商实际对投资大陆的热情非但没有因为转型升级的压力而衰退,反而因为大陆不断焕发出的经济活力而看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准备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台商始终是两岸经济合作得以发展壮大的基本活力,台商对在大陆投资的不断追求确保了两岸经济合作未来的发展动能。五年来大陆也不断对台商施放优惠政策,产生了良好效果。自2012年大陆实施鼓励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政策以来,五年来共有8家台资占多数的大陆企业股票在大陆沪深两市A股上市,占至今台企在大陆上市26家总数近三分之一,显示了大陆对台商的政策扶持力度正在不断加强。不仅如此,五年来大陆还在各地新设了包括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台湾创业园区与示范基地,使台湾投资大陆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

  六、通过大陆自贸区建设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进一步拓宽两岸经济合作广度,也显示出台湾的制度失败

  2013年大陆成立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为扩大开放,先行先试两岸产业合作新模式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通道,特别是2015年国务院批复成立的福建自贸试验区,更是将搭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大桥确定为首要任务,使两岸经济合作渠道更加多元化与弹性化,为应对2016年后的新时社变局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管道。与此相对照,台当局同期间在岛内推动的自由经济示范区,虽然号称要建设六海一空一区八大区域,但最后却连基本法规都未能完成制定,规划半途而废,充分证明了台湾现行制度已经难以保证经济充分发展。

  七、随着陆企及大陆民众入岛,大陆迅速崛起的互联网+新经济影响渗入岛内

  陆企及大陆民众成规模式入岛,意味着大陆经济影响力的入岛,五年来大陆迅速兴起的以互联网+应用为代表的新经济也随之打入了岛内,随着大陆游客的广泛使用,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手段的快捷便利优势充分展现在岛内民众面前,在岛内还在为如何使第三方支付合法化绞尽脑汁时,大陆的先行先试已经快步跑在了台湾前面,早先台湾所沾沾自喜的先发优势不复存在,大陆民众焕发出来的自信心形象借此也展露无遗,由此对岛内民心造成的冲击震撼是显而易见的。

  对两岸交流来说,除文化与情感需求外,更坚实、更具普遍性的动力还是来源于经济层面,没有30多年来台商不断扩大,孜孜以求于大陆独具优势的土地与劳动力资源,就不会有八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形成与深化,更谈不上合作向更深层次的推进。五年来,大陆不断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推动两岸交流合作,一方面顺应了台商投资转型的需要,另一方面也通过不断对台湾基层民众让利,扩大了两岸和平发展红利共享圈。

  可以说,五年来两岸经济与产业合作不断探寻新路径,新方法,那些具有生命力的机制与平台,正在继续为推动实现两岸心灵契合的伟大工程发光发热。

  两岸交流合作的后续与未来会是两岸融合发展吗?答案就在情理之中,因为两岸经济合作除经济规律作用外,更深层次的吸引力还是两岸同文同种,这是其他类型的经济合作所不具备的,也正是因为这一原因,两岸合作无以回避、也不可阻挡的趋势必将是日益走向一体化,尽管五年来这一进程走得并不是十分顺利,但历史会证明,两岸经济合作终会向更深层次推进,不管其最终名称为何,下一阶段正在召唤两岸有志之士,共同投身于这一伟大进程中。(作者:胡石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