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志愿 >> 支教助学 >> 远程卫星同步教育公益项目启动

关于助学的几个问题

资助贫困学生时,人们总爱选那些学习成绩好的。那些家庭贫困又成绩不好的孩子,其人生轨迹又当如何?他们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一边批评应试教育有多坏,一边又让分数来决定谁可以获得资助,岂不是自相矛盾?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助学的初衷应该是争取公平的教育机会,帮助孩子成长(这显然不适合用分数高低来衡量)。将好成绩与好学生、有钱人与成功人士划上等号的,是同一个逻辑。

 

  公平的教育机会需要民间督促政府来提供,如果慈善助学应以需求为依据,同样是家庭贫困,一个成绩好,一个成绩不好,凭什么认为成绩好的更需要帮助,成绩不好的不需要帮助?如果着眼于未来的回报,现在的好成绩意味将来贡献大,成绩不好就不能成为有用之才?

 

  该如何定义助学?如果一个孩子家里很有钱,但成绩不好又品行不良,是要放任自流,还是需要有人帮助他走上正路?如果有人帮助富人家的孩子搞好学习,改掉坏毛病,算不算助学?

 

  没有绝对的公平没错,但这不能成为拒绝公平的理由。如果捐赠者的意愿建立在认知误区之上,也该由他去吗?本博认为资助一个贫困学生是一种慈善行为,满足的是他的个体利益,原本就不在公益(公共利益)的范畴。

 

  成绩差的贫困学生被爱心人士抛弃,政府缺少积极性为心智障碍儿童提供教育机会和特殊教育资源,其中的功利动机何其相似?

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未来的人生轨迹大概是这样的:1、初中或高中毕业或没毕业就出去谋生,在工地、流水线工厂等处打工,通常工资不高;2、进入职校一技傍身,兴许能跻身中产;3、极少数艰难创业,成就一番事业,为其效力的也许就有自小成绩好者。

 

  助学显然也需要创新,重视效益最大化。如果你选择资助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或其他有助于其品格的方式为条件,如果你资助成绩不好的学生,可以设定期限和不限于成绩的成长目标,告诉他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就会取消资助。只看成绩的助学显然过于简单。

 
在我做山村教师时,班里有个孩子家里很穷,成绩很差,分数经常是个位数,但他其实很聪明,也很孝顺他奶奶(父母在外打工),他也很会剪纸、做手工。类似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多,而他们的需求,绝不仅仅是捐款资助这么简单。助学的内容本应很丰富,但现在助学基本就等于资助成绩好的穷学生了。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