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文化遗产 >> “非遗”绝技周村芯子

“非遗”绝技周村芯子

  周村芯子是周村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项目,早在2008年便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当逢年过节,周村芯子便华丽登场,鱼贯缓行,险中求趣,令人惊叹叫绝,最为百姓所喜闻乐见。
  周村芯子起源明清时期,传说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是周村长山人,每年从三月三起周村人就开始张罗着迎泰山奶奶回娘家,到了三月十五泰山奶奶生日那天,周村老百姓纷纷组织扮玩队伍,兴高采烈地“接驾”,便开始一年一度的社火祭祀表演。由于观者众多,很多人只能远远站着无法观看表演。受高跷和蜡烛灯台的启发,清康熙元年,周村人仿灯芯上晃动的幻影,将铁棍牢牢插定在类似灯台式的底座上,演出前,将精心挑选出来的孩童从足到腰和支撑他(她)的铁棍紧紧捆扎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踩芯子”的小演员,则装扮成各种戏剧人物,或站或坐或悬空于这些铁芯子上,身上宽大的彩服巧妙地将支柱遮掩起来。一眼望去,上边的小演员似乎是站在下面演员的手指、头顶、脚尖、手心,或是扇子、花枝、花瓶、酒杯、刀剑等小道具上。小演员们在芯子上随着锣鼓伴奏翩翩舞动,衣袂飘飞,远远望去,恰似在蜡烛灯芯上舞动。
  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周村芯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大染坊》、《旱码头》等具有时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芯子令人耳目一新。近年来,当地政府进一步挖掘、保护和传承周村芯子历史文化遗产,年年组织举办元宵节民间艺术展演活动,每年吸引中外游客和观众20余万人次。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