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皖西大别山脚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皖西大别山脚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640.webp.jpg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邹红(右三)640.webp (1).jpg受邀参加第十三届深圳文博会 出身篾匠世家深受影响 640.webp (2).jpg 邹红出生在大山深处的毛坦厂镇,她的父亲和爷爷都是世代从事篾匠的手艺人,他们也靠着一手好手艺养活了一家人。
儿时起,她就被爷爷每天编制的各种竹编吸引,每天放学回来就坐在爷爷身旁学习各种竹编物品。大到家具,小到生活用品,甚至各种小动物也在她的巧手下变得栩栩如生。父辈们都觉得她聪明有天赋,她也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学习。从模仿实践到创新,邹红在创作中获得乐趣。
颜值担当,用高超技艺征服大众
640.webp (3).jpg邹红在深圳文博会向世界各地游客介绍六安竹编 640.webp (4).jpg 高中毕业后,一部分同学选择上大学。这时邹红的心里也有了一丝疑问,是继续求学在大学深造?还是放弃读书选择自己的喜好竹编?经过一番认真思考,她选择继续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坚持下去,也暗暗下决心要将祖辈的手艺传承延续下去。
640.webp (6).jpg远销日本的产品:高台、四方
640.webp (7).jpg历经岁月,双手被篾条磨去手纹 推广六安,介绍非遗文化
640.webp (8).jpg中外记者抢拍六安竹编640.webp (9).jpg2017年六安竹编被市政府评为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7年5月,邹红受邀参加深圳文博会,将家乡的竹编文化介绍到全国各地。在文博会现场,她向各地记者展示介绍六安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博会当天,六安竹编被中外游客一致认为:有历史、有文化、有特色的艺术品。荣誉背后,她付出的是25年的坚持不懈与努力创新,才有了今天的优秀作品亮相全国。
640.webp (10).jpg竹子浑身都是宝,是山里人的宝贝 邹红说,“竹子”是山里人的宝贝。大别山区特有的竹、木、藤、柳草天然素材,可以编制成欣赏与实用相结合的产品有几千种。竹子取材环保、成本低,三年成才周期快,可反复循环利用,也不对生态环境构成危害。山里人就地取材,非常方便。
独山小镇竹产品远销海内外
640.webp (11).jpg六安竹编产品在文博会展览 在自己喜欢热爱的工作岗位上,邹红已坚持了25年的时间。这期间,她克服各种困难。从修路运输、资金供给、原产地选材、产品包装销售,亲赴日本对产品进行研讨谈判,处女座的她都亲力亲为,不在任何环节上出错。在她的带领下,竹编文化及产业不断创新发展,竹编产品从以往的生活必需品,发展成雅俗共赏的文化艺术品,她们的产品也远销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受到客户的高度赞赏和好评。
“不称职”的妈妈,想多花点时间陪孩子
640.webp (13).jpg坚守在竹编行业二十多年的老篾匠——郑师傅
邹红坦言,想要坚持做竹编传承人并不容易,这需要顽强的毅力与坚持不懈的精神。一个看似最不起眼的筛子也要经过九道工序。一个产品从设计打样,到竹子高温蒸煮,再到破篾裁剪与编制成品,每一样产品她都是力求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邹红说,一年中,有360天她都坚持住在竹编厂与工人们吃住在一起 。她考虑到,厂里九成工人都是附近村民,所以就让他们每年工作八个月,遇到农忙季节就回家劳作。这一举动,带动了当地就业与农民创收。
把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全部投入在生产工作中。每年只有过年期间才能与家人和孩子团聚。她说,在她心里最愧对的是孩子。
为六安代言,将六安竹编发扬出去
640.webp (14).jpg 大别山区是红色革命老区,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文化底蕴丰厚。老区人民心灵手巧,心地善良。邹红表示,自己将会不忘初心,继续将竹编这门手艺坚持并发扬出去,不让这门传统技艺在自己手里丢失。她也会开办竹编教室,免费传授学习课程,让喜欢竹编热爱竹编的人得到系统专业化学习。
同时,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竹编厂也将生活用品和现代艺术品想结合,不断创新发展。她相信有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六安竹编的未来仍然充满希望。图/文朱琪君吴越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