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文化 >> 非遗动态 >> 茌平“南董中堂画”申报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12月2日至4日,都兰县举办了首届德都蒙古长调民歌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了州音乐舞蹈协会负责人、德都蒙古长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花和国伟授课。来自巴隆乡、香加乡、宗加镇的50余名德都蒙古长调爱好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班上,通过理论授课,互动交流、现场教唱等形式,参训学员与授课老师交流学习了德都蒙古长调演唱技巧、表演形式,学员谈体会感受,查找不足,老师现场点评指导,培训气氛十分活跃。

????????“能有一次和广大德都蒙古长调爱好者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是我一直以来理想,今天我的这个梦终于实现了” 德都蒙古长调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金花老人激动的说。在《跟我学长调民歌》环节,金花老人与学员分享了她对德都蒙古长调民歌的理解,现场演唱多首德都蒙古长调,讲解每一首在什么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创作的,它的唱法、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意境。对于年轻学员金华老人嘱咐“长调民歌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遗产,唱法很多,分类也很多,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了解长调民歌,不愿意唱长调民歌,这样很容易发生断层,被遗忘的威胁,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要学起来,重视起来,研究保护传承发展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使长调民歌源远流长”。

????????12月4日,培训的最后一天,主办方举行了长调民歌比赛,比赛现场学员们充分展示了德都蒙古长调的魅力和培训成果,对前六名参赛者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并为所有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培训后学员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大家深受启发、收获颇多,一定要把优秀的民族文化继承下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而且要尽己所能的为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去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作为草原游牧文化的优秀代表,长调被人们形容为离自然最近的音乐、心灵对心灵的倾诉,它以草原人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与哲学的感悟,被称作蒙古人血液中流淌的音符。长久以来,长调歌曲没有文字记录,也没有曲谱,蒙古族年轻人往往是跟家族中的长辈学习歌唱技艺。家庭成员的影响在长调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这种依靠口耳相传的继承模式也使蒙古长调遭遇了严酷的传承危机。

????????“明年我们将争取资金,让很多的愿意学,热爱长调民歌的学员再次进行培训,录制长调民歌,受训后的学员回到各乡镇牧区传唱,营造人人爱学爱唱的氛围,这样我们的德都蒙古长调民歌才能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下去,这就是我们培训的最终的目的。另外我们也意识到由于德都蒙古长调缺乏文字记载,老人们一旦去世,许多长调民歌就会随即失传。目前,长调的抢救、保护和普及工作十分急迫,能唱原汁原味长调的人越来越少了,因此今年我们争取9万元资金,为金花老人录制了专辑,同时制作了收录70余首带有曲谱的德都蒙古长调歌曲歌词。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搜集整理录制德都蒙古长调歌曲工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县文体广电局负责人介绍说。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