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新闻 >> 公益访谈 >> 万利忠:希望我的行为可以激发正能量

朱永新:教育卡得过死 办教育门槛太高

原标题:我们对教育卡得过死 办教育门槛太高

   现在,我们对教育卡得过死,办教育的门槛太高。3月27日,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朱永新在深圳举办的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高峰论坛上发表了上述观点。他坦承,公私合作、民办学校分类管理以及小微学校的合法化是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的热点问题。

   朱永新在今年的两会上提交了13份提案,这些提案都与教育有关。他谈及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时表示,不应该限制学校而应该鼓励学校多样化探索。

   他提及互联网时代下的学校教育模式,认为未来学校的概念将被学习中心所取代。但是现在教育重复投资非常多,比如大城市的很多中小学生平时在学校上课,课后或者周末则到课外机构去学习,那么能否把课外机构的课程也纳入学分?

   朱永新发现自己周围出现越来越多在家上学的情况。在家学习原因有两种,一是家长和学生对现在的学校教育体系不满意;还有一种是由于学生特殊无法在学校学习。这两种情况都要有所规范,未来教育的形态一定是更加多元、更加开放。如果把教育死死地卡住,让学校没有空间,是很难办出特色的。

   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在作主旨发言时说,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大多开展了以公立学校为对象,以下放权力、实行校本管理、促进学校自主办学为主旨的改革,以提升公办学校的教育品质,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这些探索是值得我们关注的。目前,各地有许多探索和经验,只有政府转变了职能,简政放权,真正落实学校的自主权,才能出现高水平的教育成果。各地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要重视和保护这些地方的积极性,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新机制。

   该论坛主办方21世纪教育研究院今天还发布了《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研究报告》。报告认为,办学体制改革有3个基本方向,一是改革公办中小学办学体制;二是进一步发展民办教育;三是进一步开放教育,扩大社会参与。

   各地已经有一些办学体制改革的实践案例,例如上海较早探索政府委托管理模式,已经形成区域性方案;成都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改进公共教育资源的供给方式,另一方面坚持开放办学,推进社会参与;深圳在引入优质教育品牌和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的同时,建立以校长为核心的董事会决策和管理制度;温州则通过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用较少的财政经费,满足人民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李新玲)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