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时社网 >> 公益 >> 民生 >> 关注教育 >> 教育部规定禁止妨碍义务教育实施

男孩跳桥身亡背后:预防青少年自杀问题的思考

4月17日晚间,上海浦东新区卢浦大桥发生一起跳桥事件。一名17岁学生因在学校与他人矛盾,在车里遭受母亲批评,一气之下冲出后车座,纵身跳下卢浦大桥,当场身亡,酿成悲剧,这则视频在网络引发广大关注。在大家替生命惋惜的同时,深思背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近些年来,中学生因种种原因跳楼自杀事件屡见报端,青少年自杀的比例居高不下。那为什么青少年采取自杀行为,是怎样的一种心理了?第一是解脱心理,他们认为死可以摆脱一切烦恼和压力、与自卑;二是要挟心理,认为死可以引起别人的重视和注意,可以让亲人、朋友害怕、内疚;三是抗议心理,想用自杀来发泄内心的种种不满,对亲人的不满、对社会的不满,想以死来与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作抗争。
教育本身是一项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光教知识、涨技能,也同时不可忽视心理健康的培养,从而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在这过程中,无论是学校、家庭、社会,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如果生命意识的不成熟,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失衡,抗压能力弱,却以生命为筹码进行的逃避和反抗,无疑社会教育的缺憾。
困难和挫折原本是青少年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磨砺,我们不应背着孩子涉水而过,必须教育学生在这种情况下要学会自我排解,自我疏导,帮助青少年认识到挫折产生后要学会反思,增强他们的耐挫意识。
青少年自杀事件,已是逐渐凸显的社会问题,这是各层面教育方式的不足与缺失。过度关注青少年的物质条件和文化学习,却忽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是教育上的隐痛问题。所以教育在关注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能更加尊重和关注青少年精神、人格的成长,这样才是健康完善的教育体系。

扫描本文章到手机浏览

扫描关注新时社官方微信

0% (0)
0% (10)

点击排行榜